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聚焦 > 正文

农学院第九届“正红杯”种子质量检测暨“种子的梦想”主题种艺画大赛火热来袭

信息来源: 时间:2018/04/27浏览次数:

“我们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复旦大学教授钟扬,30多年从教、16年援藏、10年引种红树,钟扬的名字总是和植物联系在一起。16年来,他在西藏行程50万公里,采集了4000万颗种子。在生前,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坚信,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426日中午,在成都校区生活广场上,农学院第九届种子质量检测大赛决赛作品投票正在有序进行,参加决赛的李娟正在为她们小组的种子画作品《种子的诺亚方舟》拉票。

据了解,本次农学院第九届“正红杯”种子质量检测暨“种子的梦想”主题种艺画大赛由农学院团委主办,农学院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部与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党支部承办。本次大赛经过宣传培训阶段,共有373名同学报名参与,在经历了笔试和复赛玉米品种纯度的室内测定后,最终52名同学脱颖而出,两两自由组队参加以“种子的梦想”为主题的种子画创作决赛。大赛采取“线下展览,线上投票”的模式,全数作品已在农学院官方微信“我是农院人”展出,并获得高达2万的阅读量,而最后的成绩还将根据专业老师的打分进行最后评判。

决赛阶段,每个小组利用玉米、花生、水稻、黄豆等十几种常见的作物种子,围绕“种子的梦想”这一主题,共计创作出26幅精美、寓意深刻的种子画作品。《卧听和平之声》作品聚焦战火纷扰的叙利亚,借三年前伏尸海滩的叙利亚小男孩艾伦,倾诉渴望和平的梦想;《造色者》以其充满艺术想象的构图,表达了对艺术创造的执着追求;而《时光的起点》则道出种子渴望生长的淳朴梦想;《种豆得豆》取景成都校区图书馆,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每名川农学子“兴中华之农事”的梦想。决赛的种子画创作中,有不少小组是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组队。各小组分别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种子画的创作。来自茶学1601的李娟,在谈及自己的队友农学1602的刘珊珊时说到:“我们是随机组队的,之前并不认识,但是在合作时非常地开心与默契。”

参赛同学也纷纷表示,这样的专业技能大赛对于巩固专业知识和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的同学具有极大帮助,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团队协作,提高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来自种子1601的钟森说到:“虽然这项大赛是我们专业的技能大赛,但是当我们进入到决赛进行种子画创作时,明显觉得自己缺乏创造力,这也就‘逼’着我们去发挥我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