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聚焦 > 正文

任万军:热情为农,一心向前

信息来源: 时间:2019/03/19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任万军,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领域的学科负责人、农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水稻高产创建四川省级专家,于2011年获得了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并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班主任,2005年获雅安市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四川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伴着三月盛开的油菜花,微风拂过,川农校园内又多了一份春意。此刻,再见任万军老师。做事专注认真,待人和气,娓娓而谈中积淀的是多年的智慧,仅是倾听他,便能使人绽放笑颜。研究水稻,是一种热爱;踏上讲台,诠释了满肩责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比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在大学里教给学生的是思想、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有学术上的积淀。”任万军如是说道。

学术底蕴的积淀需要科研去支撑。科研有经费和课题,有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所以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他也深深明白:对于教学,更需要责任心,需要对经典知识方法的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常常钻研经典的东西,这样不仅促进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也会丰富思维。

其身正,不令而行。无论是下田还是科学实验,他总是身先士卒,做好带头作用。“出得了厅堂,进得了厨房,下得了水田,写得了文章”是他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他也表示:“自己首先要做到这几点,才能让学生做得更好。”

任万军与学生相处一向很融洽。他经常同学生们探讨一些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也许于他而言,这是一种享受。此外,任万军还会要求学生通过写周记、每月总结,达到深度交流的目的,除了出差,学生随时都可以在办公室看到他的身影。

初衷不改 一心为农

“如果有机会回到20多年前让我重新选择,我依旧会选择农学类专业。我们的工作丰富多彩,面对蓝天碧水,面对植物,面对淳朴的农民,我的心里很踏实,充满了幸福感。”任万军分享道,当初选择农学类专业,选择作物栽培学,主要是因为自己非常热爱农业,所以当年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全部填了农业类大学。2017年,自己女儿的高考志愿又全部填了农学类专业,父女一同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任万军除了在老家待的二十年外,其余时间都在川农。他对川农的感情,随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为农情怀,历久弥新。

“做农业领域,一定要有情怀,有些时候会感到苦一点,见效慢一些,但这些都没有关系,真正地为农业做一点工作,为我们的农民做一点贡献,这样自己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人生也才觉得有了意义。”任万军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家国情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不难想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方面前景广阔。任万军自信地说道:“将来农学这一领域必定更加大有可为!”

脚踏实地 潜精研思

每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都需要一代代研究者前赴后继。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升级,最关键的就是科学技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既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要不断推陈出新;既要把我们传统的东西做好,也要不断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出新成果。”任万军强调。

从应用基础,再到关键技术创新,然后是技术推广,在水稻产业链中,任万军可以算得上轻车熟路。他也善于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上下深功夫。任万军所在团队主要从事水稻机插秧、系统高效营养与绿色栽培和稻米品质的研究。

传统的插秧方式主要是手插秧,而西南地区的杂交水稻是全国的一面旗子。因此,攻克杂交稻的机插秧难题很有必要。头顶蓝天,脚踏实地,任万军研究杂交稻机插秧一做便是十五年。目前,他所在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课题3个,且是农业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四川水稻项目的技术首席。“脚踩泥土,心满阳光。勤力稼穑,梦铸稻香。”这便是任万军课题组的团队文化。

任万军在接触农学的过程中,不断看,不断想,不仅深入水稻更深层次,更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每一次去田间亲近自然,与农民交谈,便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在岁月里不断摸索,每前进一步,都是对社会和国家责任的诠释。前方是未知,无论是风是雨,他始终怀揣着为农的激情。

青年信息中心 文/舒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