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聚焦 > 正文

李晓铃:用心,定会相聚于心

信息来源: 时间:2019/03/19浏览次数:

初见李晓铃老师,已是三月。明媚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花坛里野罂粟的花瓣上。三十多年来,李晓铃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对待教学的认真与热情,对待学生的真诚与亲切,让她深受学生爱戴,被铭记于心。她的学生常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

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对学生来说,大学生涯,很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观念。”这一句话,值得她用三十多年时间来践行。

作为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副教授,李晓铃负责了农村社会学、参与式工作原理与技术、发展经济学三门课程。

人是社会的人。身为社会学的老师,李晓铃深深了解到社会于人特别是于还未深入接触的学生来说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为了避免让学生成为只会死板接受外来观点的人,李晓铃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社会信息学习、人际关系的学习、社会教学中的实践学习,来让学生形成自己特有、有弹性的观念。

在课堂上,李晓铃善于巧妙设计,“诱导”学生们切入课堂主题。上课时要讲什么话、什么内容,要延伸出来对这件事的归纳,都是得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为了向学生们解释“长途贸易在中古时代是非常不可能的”这一问题,她特地举了自己小学四年级背很多货,还要艰难地走很远的路的例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谈到对学生的要求时,李晓铃提出了三点要求:形成自己的观念;保持好奇心;处理好人际关系。

李晓铃有这么一个习惯,常在QQ空间公开发表课堂记录以作为学生的永久笔记。她曾记录了这么一段话:“‘拿破仑大陆封锁’这个小组的活动设计得很好,还让我认真学习了一遍英国史。老师和学生这对角色其实是不固定的。”

正是“相互学习”这一认知的引导,李晓铃在对待学生上的平等友爱,让她迅速在学生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除了注重与学生知识上的相互学习,她还用这份热情为学生在成长、心理方面排忧解惑。那些做人的道理,从网上的交流互动中自然流淌进学生的心中。“老师为人和蔼,不会过多计较,个人魅力很强啦!”在谈到对李晓铃的印象时,她的16级学生温余翠如是说。

为学不懈,诲人不倦

“人的认识都是有阶段性的,所以我总是在怀疑自己以前教的那些是不是错误的。因此我会去读书,每次读完书,我总会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社会有新的认识。”

从房龙的《宽容》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再到诺曼·戴维斯的《欧洲史》,李晓铃将自己置身学习的列车,不断前行。纵阅书籍之余,她还会插入“听书”的方式,在“喜马拉雅听”里寻找别样的阅读。

不停歇的学习,让李晓铃增长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教学方法。“网络投票”“广场协议”“匿名讨论”“角色扮演”......这些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是向别人学习得来的,哪些方法好用,哪些有效,通过不停地实践、积累、打磨,才形成了她现如今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

遇见用心的她,在课堂上,在学术路上,在生活中。相聚她,在心里。

青年信息中心文/毛丽诗